- 成都嘉潤汽車部件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2010-2025 蜀ICP備11006474號
- 公司詳址: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車城東四路302號 郵編:610100
四川省經信委首次詳解四川汽車發展布局
●未來五年,四川省汽車產業將會有一個爆發式的發展
●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里聚集了四家大型車企,這樣的集中程度在全國并不多
●只有整車做上去了,產業鏈才能拉伸,產業才能夠做大
華西都市報記者趙雅儒
年產45萬臺轎車的一汽-大眾成都基地、年產5萬臺整車的四川一汽豐田、年產10萬臺整車的吉利高原汽車、年產10萬臺轎車的沃爾沃成都基地......盡管幾經沉浮,但隨著一汽大眾、一汽豐田、沃爾沃生產基地等眾多知名廠商紛紛落戶,四川這個資源豐富、基礎雄厚的人口大省成為中國汽車制造大省的夢想已經越來越真實。
突破口
四川汽車業將以乘用車整車制造作為突破
口
發展格局
汽車產業將形成“一帶、一基地、七園區”發展格局
一帶:形成成都、綿陽、南充、資陽環形汽車制造產業帶。
一基地:指龍泉汽車制造產業基地。
七園區:資陽南駿汽車產業園、綿陽汽車產業園、成都王牌汽車產業園、南充汽車產業園,內江城西汽車零部件產業園、成—資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廣安汽車零部件產業園。
【蓄勢】汽車巨頭引領產業聚變
1998年,豐田公司在中國的第一家整車合資企業四川豐田汽車有限公司成立,標志著四川汽車工業進入一個全新時代汽車巨頭開始進駐成都,引領產業聚變。
2007年,吉利集團將成都高原汽車工業有限公司作為其下屬的整車生產制造基地之一,目前已投入生產,公司一期建設產能規模為年產10萬輛。
成都高原汽車工業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張才林介紹,未來的成都吉利基地也是吉利汽車實現2015年產銷200萬輛目標的重要棋子。
2011年2月25日,沃爾沃汽車正式宣布,首家中國工廠落戶成都。
緊隨其后,今年4月28日,世界500強汽車巨人韓國現代,與四川南駿汽車牽手,共同組建了四川現代汽車有限公司,力爭2013年前形成年產15萬輛商用車能力,主要生產商用車,即客車、貨車等,同時還計劃在中長期制造電動車、節能環保車、CNG車輛等新能源汽車。
“隨著眾多知名品牌汽車項目實現投產,未來五年四川省汽車產業將會有一個爆發式的發展。”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產業政策處處長周永清稱。
【布局】千億產業抱團發展
“其實就目前而言,一汽大眾、一汽豐田、吉利高原、沃爾沃,這么多國內外知名汽車廠商,集中在一個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里,這樣的集中程度在全國也并不多見了。”周永清告訴記者。
事實上,在四川省汽車產業的規劃中,產業集聚化已成為重要發展方向。“具體說來,未來四川汽車產業將形成"一帶、一基地、七園區"集聚集約成鏈發展的格局。”周永清說。
所謂“一帶”,是指圍繞重點整車產品配套,形成成都、綿陽、南充、資陽環形汽車制造產業帶。“一基地”則是指龍泉汽車制造產業基地。
“七園區”則是指資陽南駿汽車產業園、綿陽汽車產業園、成都王牌汽車產業園、南充汽車產業園四個汽車產業園區,內江城
西汽車零部件產業園、成—資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廣安汽車零部件產業園等三個汽車零配件產業園。
四川省經信委預計,2011年
四川全省的汽車制造產業銷售收入將突破千億,同比增長20%以上;增加值同比增長20%以上;各類汽車產量超過30萬輛,力爭達到35萬輛。
【突破】整車生產汽車產提升業鏈
“只有整車做上去了,產業鏈才能拉伸,產業才能夠做大。”周永清稱,在汽車產業集聚化的過程中,整車項目被確定為重中之重。
四川一汽豐田便是豐田汽車公司在四川的第一個汽車整車項目,主要生產“柯斯達”高端商務客車和“普拉多”越野車。
張才林表示,作為吉利集團整車生產制造基地之一,成都高原汽車工業有限公司將立足于西南地區,成為輻射全中國最有發展潛力的生產基地。吉利基地二期擴產的規劃目標是年產10萬輛。
一汽大眾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安鐵成也認為,在一汽大眾戰略布局中,成都基地的定位就是一座現代化、功能齊全、技術工藝領先的整車生產制造基地。“從發動機到整車,這樣一個價值鏈的完善,證明了我們企業對來成都發展的投資信心。我們希望能在成都這樣一個非常好的投資環境當中,把我們所有的產業、價值鏈打造完整。”
“僅一汽大眾一個整車項目就有400億元產值。”據成都經開區相關人士估算,園區22個項目達產后能實現產值150億元,按照整車銷售額帶動配套產業銷售1:1的比例計算,依然還有巨大的分享空間。
““汽車產業發展周期較長,只有規模發展,并不斷轉型升級,才能產生聚合效應,才能逐步形成產業集群。”西華大學交通與汽車工程學院院長黃海波教授指出,與重慶、湖北等地相比,成都的汽車產業集群顯然還比較弱,但隨著一汽豐田、一汽大眾、吉利等汽車企業在園區的逐步發展,也吸引著配套企業的聚攏,正在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